文/呂品 北京大學國際醫院
2020年1月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波及各行各業,影響巨大。
整個醫療衛生行業對于傳染病的控制重視程度前所未有,每個人也都開始重新認識傳染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傳染病根據其傳播方式,傳播速度及其對人類的危害程度進行分類。共分為甲、乙和丙三類。
甲類傳染病包括:鼠疫、霍亂;乙類傳染病包括: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丙類傳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等。目前仍在流行的新冠肺炎,因其傳播方式,傳播速度及其對人類的危害程度較強,被列為乙類傳染病,按照甲類來管理。
眾所周知,負壓(隔離)病房是用于隔離和收治傳染病患者的必要場所,按照WST 311-2009《醫院隔離技術規范》和2019年發布的該規范征求意見稿要求,負壓隔離病區(室)適用于經空氣傳播疾病患者的隔離,因此,負壓隔離病房用于收治甲、乙、丙三類傳染病當中經空氣傳播的病種患者。
負壓(隔離)病房的標準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負壓(隔離)病房的建設引起業內的高度重視,對負壓(隔離)病房的建設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涉及到負壓(隔離)病房的規范和標準比較多,使得很多建設者不知道該如何選用標準。目前有哪些相關建設標準呢?筆者專門整理了目前已經發布或者在征求意見的負壓(隔離)病房相關標準,具體如下:
表 負壓(隔離)病房相關規范定義匯總表
負壓(隔離)病房的定義
從上表可以看出,目前有負壓隔離病房和負壓病房兩種定義,而且各個規范對于負壓病房和負壓隔離病房的定義又有所不同,主要區別在于病房采用通風空調系統形式的不同。
最早提出負壓隔離病房概念的WST 311-2009 《醫院隔離技術規范》當中,隔離的定義是采用各種方法、技術,防止病源體從患者及攜帶者傳播給他人的措施。
從這個定義的角度出發,各《規范》的定義中強調的通風空調系統形式雖然不同,但都屬于隔離技術,并且其目的是一樣的,都是使病房空氣靜壓低于周邊相鄰相通區域空氣靜壓,以防止病原微生物向外擴散。因此,筆者認為不應該根據病房采用不同形式的通風空調系統形式來區分負壓隔離病房和負壓病房。
另外,從 GB50686-2011《傳染病醫院建筑施工及驗收規范》和GB50849-2014《傳染病醫院建筑設計規范》來看,對于負壓病房和負壓隔離病房的定義是一樣的,所以,負壓病房和負壓隔離病房應該是同一種病房,應該統一名稱。
負壓(隔離)病房的設置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來看,甲、乙、丙三類傳染病是按傳播方式,傳播速度及其對人類的危害程度來劃分的,級別是依次降低的。
負壓(隔離)病房主要用于經空氣傳播疾病患者的隔離,其中通風空調系統則為防控感染風險的主要技術措施,全新風直流全空氣系統交叉感染風險最低,但能耗相對最高;末端設置高效過濾器的部分回風系統(單室內部回風),單室回風且系統安裝過濾器后交叉感染風險相對較低,系統利用一部分回風相較全新風直流式空調系統節能;風機盤管加新風或者分體空調加新風系統交叉感染風險相對較高,因為風機盤管或者分體空調會對房間內空氣進行內循環,且兩種形式的空調內部都不易消毒,所以會有殘存病源體的風險存在,但其系統形式相對簡單,建設和運行成本相對較低。
綜上,從安全性和經濟性的角度出發,建議根據收治傳染病患者的級別來對應負壓(隔離)病房采取不同的空調系統形式,級別由高到低分為Ⅰ、Ⅱ和Ⅲ級負壓(隔離)病房。如新冠肺炎傳染病患者宜收治于Ⅰ級病房,甲流患者可收治于Ⅱ級標準以上的病房,對于普通流行性感冒患者則收治于Ⅲ級標準以上的病房。
另外,各級醫院也可根據自身承擔的醫療任務來選用建設哪種級別的負壓(隔離)病房,如果是承擔收治任務的定點醫院,確診患者長期在院治療,則應該建設Ⅰ級病房。
如果醫院只承擔發熱門診篩查任務,且覆蓋地區人口規模較小,僅用于留觀患者,發現疑似病例能夠及時按要求轉移到定點醫院,則可根據經濟條件選擇建設Ⅱ、Ⅲ級病房。
經濟條件較好的醫院也可以分別建設不同級別的病房,按需求設定各自的功能用途。
作者簡介
呂 品
北京大學國際醫院
基建部負責人/副主任
高級工程師、PMI-PMP、國家注冊一級建造師,從事醫療建筑建設管理工作十余年,先后參與了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和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建設,并參與國內多所醫院設計評審工作;全國醫院人文建筑突出貢獻獎獲得者,廣東省潔凈技術行業協會授課講師;同時擔任亞太基層衛生協會醫院建筑與裝備分會執行副主席、中國建筑文化研究會醫院建筑與文化分會理事、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潔凈裝飾工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學裝備協會醫用潔凈裝備工程分會委員、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手術部及醫學實驗室專委會委員等社會職務。參與編寫了醫療建筑相關專著3部,國家標準1部,行業標準2部;近年在國內醫療建筑領域核心期刊發表10余篇論文。
“青年醫建圈-呂品”專欄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