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肺結核在世界上大量傳播,大批醫院療養院因此而建。2004年海嘯非典型肺炎,2008年地震,沒有哪兒會比家和醫院更有避難意義,建筑師們以設計的力量還原了物理意義上最快的“家”。在災難來臨之時,建筑設計會迅速演變成與救災項目共存的強大力量。
疫情災難背景下的醫療建筑
醫療建筑有一套獨立的“美學價值觀”,不能以形式主義、風格化來的粗略評判其設計得好與不好。高效合理的功能布局是醫院設計的核心;“生命、尊嚴、希望”是醫院以人為本的普世人文價值觀的體現。
相反,醫療建筑設計中不僅要突顯不同國家和城市醫療建筑的設計風格,這還要關注社會、文化、歷史、環境、生態等方方面面,并巧妙將其運用到項目設計中,打造出真正適合患者和醫護人員的醫療建筑,為患者創造一個舒適積極有效的醫療空間,為醫生提供令人身心愉悅的工作環境。
那么目前有哪些與疫情災難相關的醫療建筑案例呢?
01芬蘭
帕伊米奧結核病療養院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肺結核在芬蘭大量傳播,全國醫院療養院因此大批建設。1929-1933年出自于阿爾托(Aalto Alvar)之手設計的帕米歐療養院就是其中之一。
設計師 Aalto Alvar
在發明疫苗和抗生素之前,結核病的治療方法中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重點,清潔的空氣和光療很是重要。帕米歐療養院是體現阿爾托建筑人情化的典型作品。這個建筑中一切的要點就是圍繞病人的感受做設計,每一個細部的處理都是從病人的生活出發。
整個建筑結構為混凝土框架,六層平臺采用不對稱框架結構,并由建筑底部向頂部逐漸變窄。立面上裝有玻璃幕墻的電梯豎井和室內外大量的金屬細節表征了建筑功能主義的方面,這是對當代技術的象征性強調。
1956年阿爾瓦·阿爾托在意大利的一次演講中對帕米歐療養院的闡述如下:“治療和康復中基本的先決條件之一就是提供完全安寧的環境,病房的設計依照身體虛弱的病人斜倚于床上的休息方式為原則:頂棚選擇了寧靜的顏色,光源布置于病人的視線之外,暖氣布置也朝向病人的雙腳,同時水龍頭也是無聲的,能保證不會對左鄰右舍的其他病人造成干擾。”
每個病房都有著充足的陽光和新鮮的空氣,窗戶角度開得恰到好處避免眩光。室內采用淡雅的色彩平和病人心境,阿爾托甚至設計了一款完全符合人類身體曲線的帕米歐椅,對病人的關懷可謂是無微不至。
在帕米歐療養院中,阿爾托充分地考慮了病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聽取并吸收了醫生的意見和心理學家的研究成果,結合自己此前住院時的親身經歷,對每一個細節都進行了精心的推敲。無論是總體環境的構思、單體建筑的設計,還是裝修和家具,都考慮到了人們在功能上和審美上的需求。
阿爾瓦·阿爾托(Alvar Aalto)還與妻子艾諾·阿爾托(Aino Aalto)一起設計了療養院的燈具和家具。大部分家具是由Otto Korhonen的家具和建筑工廠制造的。
公共空間里,療養院的顏色主題趨于二三十年代的新造型藝術:藍、黃、灰和白。營造了一種新鮮、愉悅而又安靜的氛圍。與公共空間不同的是,病房樓的色調更加傳統和親切,采用略帶藍或微綠的灰色系。
02西班牙
癌癥治療中心
開創性項目Kálida中心是為癌癥患者及其周圍人提供情感和社交的空間。作為對傳統醫療的補充,這是一個向所有人開放的家,在這里不僅用戶可以向專業人士尋求幫助,同時是一個可以休憩可以停留可以滿足所有人的溫暖空間。場地位于一個新建醫院與原有的新藝術風格建筑群之間。
項目包括一個400平方米的小型建筑物和室外花園。該項目的最初想法來自于在原醫院的花園中栽種一些彩色的花,因此Kálida中心被設計成一個帶有花園涼棚的場所,內外空間的界限被模糊。同時建筑也為使用者提供了更好的隱私,充足的光線和溫馨愜意的環境。
整個項目的靈感來自圣十字圣保羅醫院的新藝術風格,包括材料的多樣性,紋理,顏色,幾何形狀,圖畫和綠色植物等。建筑師希望延續原醫院設計師Domènech i Montaner留下的建筑語言,因此在新的花園,立面和屋頂設計中添加這些元素與之呼應。
建筑分為兩層,每層面積約200平方米。首層位置低于周邊建筑的地平,包括一系列靈活的空間,都朝向室外的涼棚和花園開放,可以容納各種活動。二層則包括廚房、大廳、餐廳、小型圖書館和多功能室等。
每個房間都被綠植環繞,庭院內樹木和涼棚的設計是為了更好的隱藏周圍的醫院設施,并尊重Kálida中心用戶的隱私。這里,首層是為進入建筑物的主要通道,通過該層與旁邊醫院的腫瘤科相連。在緊急情況下也允許消防人員的出入。
03巴黎
Broussais醫院大樓
新建部分在原有建筑體量之間、外側蔓延生長,這棟布局緊湊的醫療養老院成為了這片街區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存在,將城市與建筑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后側的大花園綠意蔥蔥,為嚴肅規整的醫院建筑體量帶來了一絲活力與輕松。
建筑事務所a+ samueldelmas以簡潔、內斂而堅決的設計手法介入建筑。三個抽象的白色體量作為生活空間,被安置在建筑的四個側翼之間。透明與磨砂玻璃相互穿插而成的雙層立面面對著城市,內部的生活場景也隨之忽隱忽現。
金屬框架支撐起建筑新建的三個玻璃結構體,一體化的梁柱樓板結構輕盈精巧,與厚重的磚石結構建筑形成了鮮明而有趣的反差。纖細的鋼柱如同叢林中的枝干,看似無規則的散布在空間之中,而其中暗藏的主柱則以2.8米的間距貫通上下,穩定整體的建筑結構。
首層位置低于周邊建筑的地平,包括一系列靈活的空間,都朝向室外的涼棚和花園開放,可以容納各種活動。二層則包括廚房、大廳、餐廳、小型圖書館和多功能室等。
04尼日爾
綜合醫院
該項目由中國與尼日爾兩國政府合作建設,中信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第四設計院設計,設計旨在為尼日爾提供一個大型綜合性公立醫院,以提升當地薄弱的醫療設施條件。
醫院選址位于尼亞美市區心以北約7公里處一片空曠平整的沙質土地。這里是正在發展的居民聚居區,基礎設施薄弱,人們期待醫院的建設能改善他們的生活狀況。
建筑大多采用開敞的外廊式平面,廊道的兩端則留有洞口,使得建筑內部能夠形成良好的自然通風,改善人的身體感受。
05
澳大利亞
倫托夫人兒童醫院
該醫院是一座集兒科醫學教學為一身,面對昆士蘭地區患者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的專業醫院。面積共九萬五千平方米,12層高,位于布里斯班南岸。
建筑師研究了現代醫院的類型學,希望打造出一個考慮醫患雙方、成為城市標示、激活社區的建筑,醫院外觀融入自然環境,運用可持續發展策略,為患者和工作人員提供最優環境。
06日本
老齡化社區家庭式醫院
這間外表別致的白色建筑是日本東京某老齡化住宅區內的診所。設計旨在建立與傳統醫院不同的開放診所,讓居民可以在此會面自己的專屬家庭醫生。
為了獲得最大的面積,建筑幾乎占滿整個L型場地,其兩個入口面采用了人們熟悉的坡屋頂小屋造型,此外建筑可以看做這些大小不一的坡屋頂建筑側墻面在一起的組合。這些組合件的錯縫,也就是建筑師在建筑體量上開出的動感凹槽,為建筑帶來了自然光,也保證了用戶的隱私,最為重要的是,這個設計能緊密聯系外部空間和內部空間,讓病人感到放松。
hkl studio工作室在建造中采用了RC構造和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過程中,建筑師做了大量的模型進行研究。他們真誠的希望在未來,建筑與附近的居民建立起密切關系,成為社區中的最不可缺少的一個“家”。
07中國
威海國醫院
威海國醫院座落于威海市東部新城一片臨海的黑松林內,總建筑面積約8000㎡,作為一處醫療康養綜合設施。
用地原址為一片年久失修的平房,設計選擇原地重建,以期最大限度地保留場地周圍的黑松林景觀。“師古而不泥古”為設計理念,并在本項目中一探中國北方傳統院落的某種當代性表達。
08孟加拉
Satkhira 友誼醫院
友誼醫院位于一個典型的孟加拉鄉村,幾年前,這里因為一場強風暴而受到嚴重破壞。在這片被野蠻破壞的自然土地上,稀疏散亂地分布著低矮的建筑物和茅草屋。當地一位慈善家捐贈了土地,建造一座80床位的醫院。這所醫院是一個水流貫穿的院落型醫院。
院區總體設計概念自孟加拉河沿河景觀,與環境融為一體。建筑布局高效、合理。設置了多個庭院組織自然通風。手術室等需要設置空調的區域,則放在建筑下風向區域。通過對陽光入射及反射方向的細致研究,院區內所有病房和診療室都能夠享受到充裕的日照。
在設計初始最初階段,為了將住院部和門診部進行劃分,長條形的基地被劃分成了兩個部分。但是后期運營介入后發現,切分基地的方式將會增加出入口的數量,增加管理難度;因此,減少出入口成為了一個核心的設計原則,于是,最后誕生了一個外部管理統一,內部院落分隔又相互聯系的院區。
設計引入了一條水渠貫穿整個場地,在控制入口人流的同時收集了基地內部的雨水,塑造了獨特的景觀,賦予整個項目積極的活力。水渠兩端設置了兩個大型儲水池,用來儲存水渠中的雨水——在這樣一個地下咸水通常無法被直接使用的區域,這些雨水是非常寶貴的資源。
09厄瓜多爾
曼塔醫院
位于厄瓜多爾海岸的新曼塔醫院,是巴塞羅那和馬德里的PMMT建筑公司在厄瓜多爾建造的第三個醫療中心。曼塔醫院作為曼塔市的旗艦醫院,其面積超過兩萬四千平方米,為曼塔市二十萬的居民提供服務。醫院出眾的設計被總結成有三大特點:它絕對包容的通用性與可使用性;其參數化設計系統所實現的超靈活性;及其抗震立面與結構。這些優點使曼塔醫院成為國際上最具創新性的醫院之一。
此前,PMMT已經在厄瓜多爾的馬查拉(Machala, 2016)和普約(Puyo, 2013)設計并建造了另外兩家醫院。這兩座建筑不僅預算緊張,而且為了滿足緊急需求在極短的時間內建成——從開工到竣工不到一年。這種工作流由正確參數定義并組成——既保證了醫療大樓的良好運行,也能夠適應未來的變化:廊道的組織與位置根據空間的用途(公共、私人、維護、用品……)定義,街區與布局的尺度、立面的調整、未來擴建的策略、車輛通道、展示空間安裝的位置以及工程初期至關重要的其他規定。
10挪威
Haraldplass醫院擴建
由建筑事務所C.F. Møller Architects設計的Haraldplass醫院擴建項目幾年前在卑爾根正式對外營業。原來的醫院于1940年對外開放,原房間數可為100名患者、Deaconess基金會的成員和護理學院的學生們提供住處。從那時起,醫院的特色便是每一名患者都可以欣賞到城市和海灣的美景。
許多醫院的建筑和環境都給人一種冷漠的疏遠感。但Per Grieg設計的醫院建筑結構精細而緊湊,同時造型優美,給人一種親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