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泰禾醫院的建筑設計以漳州傳統土樓空間形態為切入點,以創新的現代醫院設計為目標,創造性地把復雜的醫療建筑流程融合到傳統建筑的空間意象中,呈現出嶄新的醫院建筑形態。
▲ 整體鳥瞰效果圖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漳州泰禾醫院
項目地點:福建省漳州市角美鎮
設計時間:2018年2月~2019年5月
建筑面積:9.69萬平方米
床 位 數:500張
建設單位:泰禾醫療
設計單位:筑博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主創設計:周杰、徐蓓蓓、李偉、何娟、魏嬌、曾湘峰、鄭坤
▲ 透視圖
醫院建筑設計“三挑戰”
泰禾集團是一家千億級的房地產企業,在2016年開始正式進軍醫療行業,成立了泰禾醫療板塊,泰禾醫院以一種什么方式呈現,如何來契合泰禾對建筑的理解,是項目的第一個挑戰。
在傳統的醫院設計中,門診、醫技、住院板塊關系模式化,醫院建筑形象固化,想突破傳統醫院的形象,給泰禾醫院找到一個新的形式語言,是項目的第二個挑戰。
泰禾醫療作為一個新的醫院管理方,項目設計階段尚無完善的運營方,要求功能設置具有很強的靈活性,便于調整,這是項目的第三個挑戰。
院區整體規劃設計
本項目規劃試圖從傳統建筑的空間形態中找到解題的方法。中式建筑一般都以小體量、微空間的形態來體現,但對于10萬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則很難從傳統中式建筑中找到合適的借鑒。
恰巧,漳州本地有一種獨特的傳統建筑——福建土樓,這一建筑給設計團隊提供了豐富的靈感。
土樓的前身是城堡、兵營,是閩南地區在“外寇之出入,蟊賊之內訌”的特殊社會環境下的產物,是一種防衛建筑,給居住在土樓內的居民提供保護和安全感。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醫院其實也是供患者抵抗病魔、獲得安全感的場所,且土樓巨大的建筑體量與現代大型的公共建筑體量也可以匹配。
設計團隊從土樓建筑的空間形態特質中提煉了幾個規劃的關鍵詞:圍合、對稱、安全。
圍合
總體布局的規劃手法,參考土樓的垂直功能分布,上面居住下面公共活動。醫院建筑在垂直方向上也分為兩個部分,1~4層基座部分作為治療單元,5~7層是病房樓部分。基座部分呈方形體量,位于一期用地范圍中間,病房樓部分由四個首尾相接的L形護理單元組成一個“口”字形的標準層平面,落在基座上。
“口”字形院落圍合了一個超大尺度的屋頂花園,與建筑西側的康復花園產生互動,改善了醫院的環境景觀品質,為患者帶來良好的就醫環境。
▲ 地下1層平面圖
▲ 1層平面圖
▲ 2層平面圖
▲ 3層平面圖
對稱
建筑形態處理成對稱的形式,營造一種穩重的氛圍,為患者治療提供信心。
▲ 立面效果圖
安全
圍合的裙房屋頂空間為患者提供了一個安全的康復花園,由于四周建筑的圍合,花園的空間屬性相對穩定,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干擾較小。
同時花園處于病房樓與治療區域中間,緊急情況下也方便對患者施救。外立面的處理采用小窗的形式,石材材質的搭配形成了厚重的感覺,給人一種外在受保護的安全感。
▲ 屋頂平面圖
從用地本身的客觀因素來分析,項目用地呈四方形,西北角為已建成的中醫館,考慮到項目分期實施的可操作性,一期建筑位置的選擇是項目規劃的關鍵所在。
通過分析項目周邊交通及城市因素,將項目一期體量置于基地北側,貼臨中醫館用地,及城市主干道龍池大道。一來項目一期建成了與中醫館有良好的互動,二來靠近城市主干道,有很好的城市識別性和可達性,有利于患者的到達。
一期建筑西側利用中醫館已建成的良好景觀花園,與建筑西側的康復花園結合形成與西側住宅的天然隔離。減小了對西側住宅區的影響,為院區創造了一個優美的景觀康復花園。
北側預留了人行主入口的形象廣場,與龍池大道約60米的退距,有大尺度廣場的襯托,很好地展示了建筑形象。
東側設定為一期項目主要交通性空間,解決門急診及供應的車流問題。建筑西、北、東三個方向的空間各有用途,很好地解決了項目的景觀、交通、展示性等一系列問題。
建筑南側設置一條東西向貫穿基地的院內道路,與西側錦繡路、東側鴻漸路T形路口相接,劃分好一二期用地的范圍。道路北側為一期用地,道路南側為二期發展用地。同時這條貫穿道路集中解決了行政后勤人員、食堂供應、搶救、探視車流的需求。
模塊組合,標準化單元
基座為醫院主體門急診醫技部分,呈方形。南北向醫療街貫穿整個體量,將基座分成東西兩個部分。兩個部分中間各設置了三個采光通風庭院,將基座分成8個醫療模塊。每個模塊都有良好的采光通風條件。南北向的醫療街將模塊串聯起來,形成一個科學高效的整體。
▲ 大廳效果圖
病房區域位于基座上方5~7層,每層四個護理單元,兩兩相連,提高了護理效率。南北兩個部分的護理單元再通過連廊連接,加強了四個護理單元之間的聯系,同時連廊為患者提供了能與大自然交流的休憩、康復空間。
▲ 5層平面圖
▲ 6層平面圖
▲ 7層平面圖
用最基本的工作標準單元形成科室單元,再用科室單元組合形成方正實用的功能模塊,采用“模塊組合”的設計方法,靈活組合如住院監護單元、門診臨床模塊以及診斷和治療單元等標準模塊。中庭及多層次的庭院空間成為模塊組合的骨架。
模塊化布局保證設計的靈活性。因此,高靈活度的設計方案可以在后期調整中輕松快捷地互換功能模塊,如期推進項目建設。而在竣工后,高靈活度的建筑對醫院的長期發展同樣具有深遠意義。
平面流線分明,交通組織合理,分設患者用電梯(門診、住院、探視分別設置)、醫生使用電梯、污物電梯、清潔物品供應電梯、綠色通道專用電梯等,讓醫患、污潔完全分流,為項目創造一個整潔怡人的空間環境。
人性化設計
門診的模塊化設計:每個門診單元區都由若干標準尺寸診室、治療室組成,有利于門診單元功能的轉換。
整個項目設計以患者為中心,將產房、NICU、產科病房、兒科病房同層,減少了患者的垂直往返。
獨立連廊及專用手術綠色電梯與手術區緊密相連,讓患者從病區直接進入手術區,術后從手術潔凈區直接進入ICU潔凈區,減少術前術后外界及家屬對患者產生的干擾。
▲ 4層平面圖
病房的格局注重使患者獲得密切護理的同時私隱得到保護。這樣的格局在設計上的特點是確保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病房門口,以降低患者跌倒受傷的概率。病房的設計擴大了窗口面積,達到最大的采光與通風要求。
護理單元的所有病房排布位于南側、東西側,讓患者最大程度地享受陽光,在每個護理單元的公共區域設置為訪客家屬提供休息、觀賞及交流的空間。
來 源:《醫養環境設計》雜志,2019年第9期
原文作者:李 偉(筑博設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建筑一部總建筑師)
原文編輯:侯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