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月下旬,十九大勝利召開,總書記強調了要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10月21日,來自法國、意大利、澳大利亞、日本、西班牙、新加坡等國家以及中國港澳臺地區的百余位記者走進北京市朝陽區養老服務指導中心以及北京雙井恭和苑養老院,豐富多彩的老年生活,方便快捷的養老服務引得外媒紛紛點贊。
一、醫養結合的發展背景及趨勢
1、目前全國每6人中就有一名老年人,到2040年將是3:1
2、老年人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對醫療服務依賴性更強
3、小病大治、長期壓床,大型醫院資源更為緊張
4、養老床位大量空置,很大原因是醫護配套的欠缺
5、醫養結合已成為近期政策重點方向之一
2015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衛計委、民政部、發改委、財政部、人社部、住建部等九部委《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指導意見》,明確了五大重點工作方向:
2016年4月8日,民政部、衛計委聯合發文《關于做好醫養結合服務機構許可工作的通知》;2016年4月11日,衛計委、民政部公布《醫養結合重點任務分工方案》,共計36項,未來醫養結合將逐步落地。
2016年5月17日國家衛計委、民政部發布《關于遴選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單位的通知》,每個省(市、區)可申報兩個試點地區。試點地區將在創新醫養結合管理機制和服務模式中先行先試,提供經驗。具體包括六大方向:
完善投融資和財稅價格政策,加大金融支持;
統籌考慮醫養結合發展需要,做好規劃布局;
探索長期護理險制度和多元化保險籌資模式;
符合規定的醫療、康復和護理費用納入醫保,推進醫保全國聯網和異地結算;
制定醫養結合人才政策,與醫護人員同等待遇;
探索基于互聯網的醫養結合服務新模式。
2017年4月26日,由國家衛生計生委與民政部共同舉辦的全國醫養結合工作會議在四川成都召開。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在講話中強調要準確把握、充分認識做好醫養結合工作的重要意義,充分肯定一年多來全國醫養結合工作取得的明顯成效,醫養結合工作合力得到強化,政策體系逐步完善,工作能力不斷提 高,醫養結合工作蓬勃開展。王培安要求,各地要堅決貫徹和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遵循統籌協調、整合資源、齊抓共管、扎實推進的總體思路,突出重點,務求實效。
一是建機制,為醫養結合事業發展提供制度支撐;
二是保基本,滿足大多數居家老人健康養老服務需求;
三是求創新,探索多種形式醫養結合;四是重培養,強化醫養結合隊伍建設。
二、 對醫養結合的認識
1、“醫”是基礎,“養”是核心
2、以“行動自由度”來劃分客群
3、不同階段的老年群體對“醫”和“養”的需求不同
隨著身體狀況的變化,老年人群對醫護的需求是不同的,是多樣化、持續性的醫養服務體系。
4、多彩的生活與醫療安排同樣重要
老人自尊心更強,希望能掌握生活選擇權,而非將老年人區別為特殊人群對待,否則將降低老年群體的“快樂指數”。
5、醫養模式
不同模式的醫養結合項目,其醫與養的定位各不相同。
(1)以醫為主
醫養結合項目中,以醫為主的模式,通常以醫院為依托,面向剛需老人提供專業照護功能。
面向人群:以失能、半失能、失智等老年人群為主,部分長期臥床、需要全面照護;
醫的需求:急性醫療、專業護理、康復訓練;
養的需求:全面的生活護理、臨終關懷;
常見類型:綜合醫院開設老年病科、康復科,附屬于醫院的護理機構,醫院改制的康復醫院等等。
案例:日本新天本醫院
項目概況:新天本醫院位于東京西部的多摩市。醫院共設179床,醫院主要服務于老年群體。在科室設置上以老年病種為主,不設兒科和外科手術。
門診科目:內科、消化器科、精神科、老年精神科、康復科等。
醫院供設五層,其中4F和5F主要為失能和失智老人使用。
(2)以養為主
醫養結合項目中,以養為主的模式,通常以養老社區/公寓為依托,配套二級及以下醫院,滿足社區老人日常看病和急救的需求。
面向人群:自理型老人為主、部分需要護理的剛需老人;
醫的需求:針對自理型老人的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康復運動,到針對剛需老人的專業護理,以及急救;
養的需求:生活服務、娛樂服務,以及針對剛需老人的生活照護;
常見類型:養老社區/公寓(含自理型公寓、護理型公寓、社區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公共活動中心等功能)
案例:上海申園
基本情況:申園由泰康投資,位于上海松江地區,周邊旅游資源豐富、環境秀麗。申園總占地面積9公頃,建筑面積22萬平米,包括17層高層塔樓以及由數座低層建筑組成的公共服務中心。
面向人群:從自理型到介護型都有,但以自理型老人居多。
申園的產品服務體系包括三類:生活服務體系、醫護康復體系、活力文化體系,兩類人群對于相應服務的需求是不同的。
(3)醫養并重
醫養結合項目中,醫養并重的模式,通常包括一個持續護理的社區以及一家以康復、老年病等為特色的三級專科醫院。兩者功能互補,并具備較好的轉診機制。
面向人群:從自理型老人到剛需護理型老人全階段的老年人群;
醫的需求:健康管理、康復醫療、專業護理、急性醫療等;
養的需求:針對自理人群的生活服務、娛樂服務,以及針對剛需老人的生活照護;
常見類型:自理型社區+護理型公寓+專科醫院。
案例:重慶青杠老年護養中心
重慶青杠老年護養中心是全國首家醫院下屬的養老機構。
基本概況:重慶青杠老年護養中心是由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全資興建,是2009年國家發改委下達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試點項目,是全國第一家由大型公立醫院主辦并正式運營的養老機構。
項目規模:項目占地1073畝,設置養老床位3000張、醫療床位1000張,由普通護養區、臨湖護養區、臨湖療養樓、學術交流中心、康復醫院、護理職業學院等組成。
實現急慢分治、雙向轉診的模式
青杠老年養護中心設置了慢病區和護理院,重點針對已經度過了急性期和危重期的病人,他們已經不需要過多的醫療干預,而是需要后期的康復訓練和專業護理。
通過與綜合醫院的功能互補,幫助減少了綜合醫院病人長期“壓床”的壓力,縮短了平均住院日,也降低了病人的住院費用。同時也解決了養老區老人醫療救治的問題,彌補了下級醫療單位在處理復雜病癥時能力不足的問題。
運營情況:青杠老年護養中心,養老區運營一年半、慢病區運營一年,與綜合醫院轉診人次:
醫保覆蓋:青杠老年護養中心是全國第一家醫療享受國家醫保覆蓋的老年護養中心。老人所有的醫療活動都可納入國家醫保報銷。其中,設立的“重醫一院護理院”成為重慶市第一家納入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服務的護理院,所產生的醫療費用和床位費都可按國家醫保報銷比例報銷,進一步降低了入住的費用。
(4)三種醫養模式的比較
加快推進“醫養結合”工作,既需要養老機構因地制宜地推行“醫養結合”,更需要各級政府實施一些“醫養結合”的保障性措施。
首先,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支撐與輻射作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養老機構推行“醫養結合”的重要保障。它一方面要依托各類專業服務機構和信息網絡平臺加強對老年人健康檔案信息的動態管理,積極為養老機構的老年人提供健康養老指導、預約上門服務等基本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另一方面要結合分級診療制度,為養老機構開通預約就診綠色通道,為老年人提供醫療巡診、健康管理、保健咨詢、預約就診、急診急救、中醫養生保健等服務。此外,為切實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養老機構的支撐與輻射作用,各級政府還應當積極推進醫療衛生機構改革,不僅要強化其與養老機構密切合作的意識,而且要通過加強老年醫療信息化建設、改進老年醫療設施設備、完善老年醫療服務隊伍等,不斷提升其為老年人提供醫療護理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其次,加強“醫養結合”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要加快推進“醫養結合”工作,各級政府應該全面加強醫養結合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崗前教育、崗中培養、繼續教育的培養體系,加大對養老機構專業醫生、執業護士、管理人員和養老護理員的培訓力度。一方面,應倡導和支持高、中等職業衛生類學校和技工院校增設相關專業課程,加快老年醫學、康復、護理、營養、心理和社會工作等方面專業人才的培養。同時,要采取各種措施鼓勵大中專院校護理及相關專業畢業生到養老服務機構從事養老服務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強對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在崗人員的培訓培養力度。同時,各級政府應加強對人才培訓培養服務的購買,以經費補貼、物質獎勵、政策優待等多種方式建立并不斷完善“醫養結合”專業人才培訓培養成果的購買機制。
再次,優化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補償機制。目前,我省養老機構所配備的醫療和護理服務大部分不屬于基本醫療保險的覆蓋范圍,大多數老年人需要為此支付高昂的費用;此外,即使屬于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范圍的醫療服務,由于養老機構內設的醫療設施或部門尚未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機構的行列,老年人無法通過便捷的醫療保險支付方式獲得相應的醫療費用補償。因此,為加快推進“醫養結合”工作,各省應該不斷擴大老年人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覆蓋范圍,逐漸將一些普遍性強的老年醫療服務納入醫療保障范疇;適當放寬老年醫療機構的資質條件,在加強政府監管的基礎上推進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更多養老機構的內設醫療部門;加快醫療保險綜合信息平臺建設,并不斷完善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制度,為養老機構踐行“醫養結合”提供技術與制度支持。
最后,探索建立長期護理社會保險制度。我國目前尚未建立長期護理保障制度,老年人尚需為自己享受的養老和醫療護理服務自籌經費。2016年6月我國已在15個城市啟動了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福建各城市可以在國家政策指導下,立足地方實情學習境內外的先進經驗,未雨綢繆地構思和創設長期護理保險的制度框架,力求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將其付諸實施。
注:文章摘自筑醫臺資訊,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