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分類>
養老空間,聆聽老人的聲音
發布時間:2017-07-05 15:15:05 作者:星立方 瀏覽次數:823
從事養老設計的人一定是有情懷的,原因是養老設計和醫院設計都很復雜,只有有情懷的人才會愿意去挖掘老人心中的美。
設計者的使命是革新既有的思維定式,而空間本身是無界定的。在創新與恪守中存在一個平衡點,我不斷嘗試著用設計的言語來詮釋它,并通過科學的管理實現客戶價值。
——蔣丹棘:木瓦空間創始人,創意總監,新銳藝術家、加拿大花園景觀設計師、紀實攝影師
人、空間與環境之間跨學科的美學語言,是創造力與同理心發揮到極致所帶來的思維碰撞。
——徐曉黎:木瓦空間創始人、設計總監,資深室內設計師,注冊環藝設計師
北京九華養老庭院項目
一般人們在看待醫養空間的時候,都會說這類空間太復雜,很多時候人們一直在討論的也是這類空間如何滿足功能需求,探討醫院和養老空間之美的人似乎少之又少。那么美與醫養建筑空間相去甚遠嗎?養老空間的美是怎樣體現的?如何評價養老空間之美?《醫養環境設計》雜志(下稱HCD)有幸請到了木瓦空間的兩個創始人蔣丹棘、徐曉黎來談談養老空間之美,由于木瓦空間一直從事養老空間設計方面的業務,說起這類空間的審美,他們感觸極深。
HCD:何為空間之美?美是怎樣體現出來的?
徐曉黎:美對于設計而言是一個很寬泛、主觀的概念,它不僅停留在標準視覺審美階段,同時充滿無限可能,空間中的時間、情感,以及每個人根據自己的記憶和經歷產生的情愫,這些都會產生美。所以我們推崇不單純從設計師的角度為客戶或使用者界定美,我們更多去提煉、營造一種氛圍,能夠確??蛻魪目臻g中得到幸福感的共鳴。如果空間是一個具備無限可能的白盒子,設計師能做的則是讓空間和時間、氣味、光線等一切可見和隱形的事物產生聯系,通過空間與各種元素的對話讓人產生美妙的心境。
蔣丹棘:先追溯到人為何創造空間,空間的產生與人的生活環境息息相關,首先有生命活動,衣食住行、養老取暖娛樂等這些訴求,于是空間才應運而生;加之又有對于安全感、愛、溫暖、自由、專業性等的內心訴求,空間之美才隨之而來??臻g內部環境對人的需求及更根本的心理訴求做解答,建筑本身又與周圍的環境體系、與世界對話,于是才應運而生了空間。美也從這些解答和對話之中來。就像胡同這樣的空間,我們所坐在的茶室,既是與外面的城市街區的對話,又服務于使用者,這是空間的根本。首先空間是為了被使用,在使用的過程中,它多大程度滿足了使用者的內尋訴求,即是太探討空間的美。這是需要設計師去創造的。
北京朝物夕拾生活美學空間設計
HCD:養老空間設計美的關鍵在哪里?
徐曉黎:養老空間設計被認為是一種很特殊的空間設計類型。我們設計了很多國內外的養老公寓,小到獨立的養老住宅大到能夠容納一兩萬人居住的社區,總結起來,感觸最多的是這類空間設計的美來自“聆聽”。作為設計者,在從事這類設計之前,一般都沒有體驗過老年生活,而要實現使用者的需求,我們要聆聽他們的訴求,體驗他們認為的美感,才能了解健全的老人對美的認知,失智的老人會認為什么是美。在空間中駐足的人,體會到幸福感并因此愿意做更多的停留,是因為空間讓她能夠去扮演那個自己喜歡的角色。不是他是誰,而是他能夠是誰。作為設計師,滿足使用者的審美需求有很多條路,但這一點是最基本的且關鍵的。
蔣丹棘:從事養老設計,體驗老年的生活是設計師必須要做的事情,任何設計都需要設計師以使用者的角度去感悟。每個設計面對的開發者及使用者都是與眾不同的,我認為,不應該將他們標簽化,滿足使用者對空間的需求都需要“聆聽”,需要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理解他們的需求,并用設計語言去表達和升華。
僑福芳草地辦公空間休息區
HCD:如何進行空間的審美?
徐曉黎:形式與功能是人們一直探討的話題。美是主觀的,但功能和美學也是息息相關的。功能只體現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真正的設計,或將空間提升到美學的高度,是要發現老人心里最動聽的聲音、最想呈現的生活方式,這是從功能上升到美的關鍵點。
蔣丹棘:讓使用者成為他想成為的角色,而不是根據老年人的年齡段或者失能程度簡單設計。我所認為的美的空間,是不突兀、一切順勢而為、并能帶給人愉悅感和生命力,平衡是一個空間的最高境界。打個比方平衡是什么?就像我們的牙齒,在感覺不到它的時候,是它最好的狀態,如果時刻能感覺到它的存在,那一定是該去看牙醫了。比方說一個人處在這個空間,需要擦嘴,旁邊正好有紙巾,就是樣這樣順理成章不突兀。所有的空間,不會有什么東西突然跳出來奪人眼球。所以順勢而為也是空間的美。
A+ 聯合辦公室內設計
HCD:美在于形式嗎?形式會在功能之上嗎?
徐曉黎:形式是用來傳達美的,沒有具體的形式,美是無法展示的。但設計師要把握好形式化的程度。形式和功能是兩條并駕齊驅的線,養老的空間對功能要求非常高,設計師把形式和功能結合得越好,空間就會做得越成功。硬件設施幫助老年人實現基本要求,使他們維持生活和壽命,而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則通過空間的營造來滿足。設計師通過理解老人認知的美,用形式展示給他們,讓他們有尊嚴的生活。舉例而言,一些失能但未失智的老人,躺在床上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空間,怎樣通過簡單的設計,讓老人能夠即使不動,每天都能開開心心的生活。這就是所謂的形式與功能的平衡。
蔣丹棘:形式會成就功能。功能當然是空間要具備的基本要素,如果一個空間沒有達成功能的需求并帶給人便利,這個空間顯然是不成功的。所謂的空間感取決于人的需求,但卻通過形式實現。光線、材質、聲音、結構,謹慎地使用空間語言,空間的節奏才構成了。當然,使用者一般不會感知到空間形式的存在,只是就既有形式做出反應。但這些體驗卻是空間的制造者揣摩而來。
廣州中山養老酒店項目
HCD:新技術對空間設計審美帶來了哪些變化?
徐曉黎:新技術的進步的確增強了空間審美中功能性這部分,科技產品在被植入生活后,與使用者產生了更緊密的聯系,數據的收集與分析使得功能性服務變得更加精準,但科技的進步無疑也是雙刃劍,如何在科技功能進步與人文關懷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這才是設計師應該深層思考的問題。
蔣丹棘:很多新技術出現初期或許出乎意料,但是成熟且被接納之后,還是會和環境融為一體、為人所用。高科技的發生、發展是不可逆轉的,作為設計師我們也不需要抗拒這些變化。這種變化也是和老年人的生活相關的,雖然某些時候他們的生活方式會被認為是傳統的,但如果養老住宅不適合高科技,那是科技的錯,這意味著科技沒有完善到被老年人使用的程度,或是沒有被正確使用。高科技在為老人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不影響他們的生活,所有高科技的完善必然會帶來更好的生存環境。它不代表冷冰冰的“未來”或“高科技”。在設計中,我更愿意新技術的使用是溫柔存在的,我相信這些改變會令使用者更安全、減少對危機的擔憂、并不失互動性。也就是更人性化。
徐曉黎:在從事養老空間設計的過程中,我們慢慢的開始幫助業主進行養老的前期策劃,這不單是空間上的,而是整個企業的。同時,我們也做了很多智能養老的服務,例如健康監測類及溝通類智能軟硬件,并經歷了從幾百人到幾千人的實踐。我們一直在思考高科技對空間設計的影響,雖然所有的高科技在被植入人類生活后,與使用者產生聯系,在功能上為人類帶來便捷,能夠更好的收集數據、更精準的服務使用者。但科技類的產品也同時將人文關懷的話題推到了顯眼處,如何通過機器讓老年人沒有孤獨、失落感,不會感到子女不孝?新技術推動著設計師進行更深層的思考。科技在不斷變化,但了解老年人的思維方式和心理訴求,是始終不變的空間設計審美基礎。
HCD:美是否也在于空間的情感表達?在于人性化的設置?
徐曉黎:空間和時間有很多微妙的聯系,在一個空間里有意愿停留更長的時間,說明你喜歡這個空間??臻g就是在幫你實現你想要在生活中飾演的角色,所謂的情感表達,就是作為設計者,讓空間和時間產生聯系,讓空間通過形式和使用者的心境產生聯系。
蔣丹棘:我認為任何需求都始于情感,空間的表達一定是情感的表達。比方說一個家庭中的休息區,帶給人舒適感和幸福感,我相信它很大程度上就是美的,反之如果令人壓抑緊迫,就一定哪里出了錯;如果是金融辦公空間,顯然美的表達中帶給人慵懶浪漫的感受就不太適用。設計師要思考空間為使用者帶來怎樣的情感。只留于視覺、形式,就難以制造美。
HCD:設計美學與商業效益如何平衡?
蔣丹棘:平衡很重要。項目的開發者需來尋求設計的參與,其實是在尋找商業效益和美的結合,美學與商業效益實際上并不沖突,反而是一個互相促進的作用。空間對使用者做到足夠的關懷,足夠美,業主的價值自然提高。在有限的資源之內合理配置、找到一個平衡點。這是設計步驟中必要的考慮。
徐曉黎:在設計美學、建設成本以及商業利益間尋找最佳的納什平衡點,就是設計師的本職工作。舉例來講,剛開始做九華養老公寓的時候,甲方也有關于經濟收益的質疑,我們的處理辦法是在保證設計標準的基礎上,增加戶型的多樣選擇,比如在使用面積與功能性上做更多的考量與設置,使得開發方在制定價格上有了更多的空間。種種這些設計對空間做的減法與多樣性設置最終都會折射到項目的商業利益上。(九華2012 年由酒店改建的5 萬平方米養老公寓在半年內全部租滿,兩年后竣工的十五區養老公寓也在竣工半年內銷售一空。)
蔣丹棘:聽起來這是一個很情感化的故事,當然,商業活動有別于公益事業。從執行的層面,我剛才說到平衡。其實平衡就是抓住重點,清晰但是從事養老設計的核心和主次。只有抓住重點才會有舍棄,有了舍棄才會節約成本,而美絕對不是次要的,就像之前說的,對訴求和心理進行回應。有時候甚至會是提升業主價值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HCD:結合您的實踐說說養老建筑的審美?
徐曉黎:正如前面強調過的,養老相關的設計審美必定要從對老年人的心理研究出發。舉例來講,來養老公寓的老人大多已退休,子女成家立業,這時他們最需要的,恰恰是被需要。于是我們設置了開心農場,讓老人們親手耕種,分享果實,忙得不亦樂乎。再比如,國內住養老院的老人最大的心理障礙是怕別人說子女不孝,怎樣做消除他們的顧慮呢?在每一個我們設計的養老公寓里,都設置了很大面積的空間讓老人與子女團聚,他們在這融洽的環境里,有子女歡聲笑語,有小孩子跑來跑去,整個空間是充滿了生命力的。 這種活力就是養老建筑的美。
蔣丹棘:如果對空間的審視只是簡單視覺上的美與否,顯然不是我們在討論的。如果老人心理需求是打麻將,那么設計師應該思考設置舒適的空間讓他們實現這個行為。我覺得對養老空間美學的關鍵點,是看是否老年人有主導感、并帶給人生命力、安全感和便利。中國的養老項目規模相對體量大,這與中國開發商和人們的居住習慣是有關系的。比方說加拿大的規模就會比較小,甚至有些只是單體的養老住宅。北美的養老設計強調老人生活的獨立性,老年人獨立地居住在空間中。所以對每個地區都要去深入的了解再進行設計。重點當然是怎樣可以令人度過愉快的晚年生活。不管是哪個年齡段的人,大家都會越來越需要被幫助,作為設計師就是要聆聽,給他們一個想要的生活方式。醫療養老領域是一個讓我感動的領域,因為確確實實地能為使用者提供實質的幸福。
文章摘自:醫養環境雜志